富錦市老科協王麗君 張秀珍
近年來,富錦市充分發揮智能化設備支撐優勢,高質量發展春耕工作,為糧食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糧食產量高不高,取決于秧苗的品質。這幾天,在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自進入育苗階段以來,智能化設備已成為幫助農戶育出好秧、壯秧的好幫手。
東北水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春、老科協副會長表示:“我們這小苗長得非常好,因為我們大棚是自動通風、自動控溫,把小苗照顧的非常好,出苗率能達到98%,現在已經進入兩葉期,莖部已經放扁,只有育出來壯苗好苗,水稻才能高產,再有半個月左右,我們就要準備開始插秧了。”
富錦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的30棟超級大棚全部配備了攝像頭,智能控制系統等現代化設備,可以像“哨兵”一樣24小時監測棚內土壤溫度、濕度變化,并以數據化形式,將捕獲的信息實時傳送回控制中心,農技人員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松對秧苗進行管理,不僅節省了人力,還可以實施精準監控和管理。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羽表示:“根據秧苗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物聯網系統可以精準化調節棚內秧苗的生長環境,效率特別高,1名農技人員指揮3名工人就能完成30棟超級大棚的苗床管理作業,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