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豐碩成果
經歷過嚴冬才知道春天的溫暖,經歷過困苦才知道生活的甘甜。
樺南是國家級貧困縣。從1946年建縣到1978年的三十多年里,雖然解決了吃飯穿衣問題,但群眾的生活沒有根本好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極大地煥發出全國億萬農民的生產熱情,樺南也步入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快車道。
——現代農業建設穩步推進。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樺南農業告別了鋤頭、鐮刀、彎鉤犁等原始耕種方式,走上了現代農業之路。在國家扶貧開發政策引領下,農業基礎建設不斷加強,相繼完成了向陽湖、共和湖建設除險加固項目,為西部鄉、鎮的水田生產提供了保證;實施八虎力河、七虎力河、倭肯河流域綜合治理,增強了沿河兩岸農田的抗洪防澇能力。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進,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科技示范園區等新經營主體不斷涌現,種、養植(殖)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結構調整日趨合理,特色經濟凸顯。到2016年,全縣糧食總產27.3億斤;建設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創建標準化種植村10個,特色經濟作物專業村20個。各類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總數達到1985家。
——工業經濟穩中求進。“十三五”以來,樺南圍繞省委提出的做好“三篇大文章”,堅持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振興發展的根本途徑。改造升級“老字號”,大力推進傳統建材產業轉型升級,延伸上下游建材產業鏈,打造新型建材產業園。深度開發“原字號”,引進高科技龍頭企業,實施糧、果、蔬、禽等產品精深加工,推動綠色食品的全產業鏈發展。培育壯大“新字號”,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新興產業。通過招商建設招遠皮革城、億豐國際商貿城等項目,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壯大。2016年,全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列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5。
    —— 社會事業發展突飛猛進。自新世紀以來,樺南城鄉道路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相繼完成了鶴大高速、依饒公路樺南段、 樺南高鐵站、環城路立交橋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城市路網全面優化,徹底解決了全縣城鄉通路、通水、通電問題,建設美麗鄉村22個。旅游業長足發展。七星峰位于縣城東北50公里,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也是當年抗聯根據地,還是東北虎自然保護區,2014年被國家評為AAA級旅游景區。向陽湖位于樺南縣城東北9公里。縣城建設公園、廣場五個,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敬老院16個,床位1918張。城鄉居民各類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人民群眾的養老、醫療有了保障。城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成效明顯。現在的樺南縣城,寬闊的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大街上小汽車川流不息;夜晚,色彩繽紛的燈光把整個縣城裝飾得美輪美奐。每當你在廣場上、公園里聽到那些三五成群的老人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樺南真的變了。吃的,過去家里來客人或逢年過節才能吃上二米飯、雞蛋糕,現在天天是過年;住的,以前都是茅草房,現在是保溫鐵皮瓷磚房和樓房;行的 ,現在大街小巷全是小轎車,比以前的自行車還多”。
2016年,樺南縣地區生產總值126億元,同比增長7.5;公共財政收入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8億元,同比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9億元,同比增長11;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6元、12970元,同比增長9、12;進出口貿易總額9758萬美元,同比增長1.6。
2017年,在縣委十六屆二次會議上,魯長友書記提出了建設活力、開放、生態、魅力、健康、和諧的大美樺南目標。樺南——這個國家商品糧基地縣、綠色能源示范縣、優質水稻基地縣,也是正在創建的省級文明縣,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黑龍江東部的大地上熠熠閃光。
樺南縣農業
樺南縣旅游業
樺南縣風光1
樺南縣風光2
樺南縣風光5
                                  樺南  張樹文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