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會損害牙齒嗎、刷牙可以代替洗牙嗎?這里有答案
近年來,洗牙的概念逐步普及,有的人會定期去醫療機構洗牙、有的人洗過一次后就不再嘗試了……到底怎樣洗牙才能呵護我們的牙齒呢?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一下洗牙這件事。
什么是洗牙
洗牙的概念
洗牙,在口腔專業又被稱為齦上潔治術,是指用潔治器械去除牙齦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漬,并磨光牙面,以延遲菌斑和牙石再沉積的過程。洗牙是防治口腔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洗牙可以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的炎癥狀況,但想要治愈牙周炎還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治療。
洗牙的好處
洗牙是牙周炎、鑲牙、正畸治療等口腔治療的基礎,可以預防牙齦方面的疾病,能夠幫助人們較早的發現口腔問題,維持身體健康,經常洗牙有助于防止口臭的發生。
洗牙的頻率
口腔醫生推薦人們一般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洗牙一次,根據個人口腔衛生習慣和口腔狀況的不同,洗牙的時間間隔有長有短,口腔衛生狀況越好,洗牙的時間間隔可以越長。
洗牙的誤區
認真刷牙代替洗牙?
洗牙主要清除牙齦上的牙石、以及牙齒上的菌斑和色漬。刷牙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除牙齒上的菌斑,但徹底清刷后半小時內就會有新的菌斑產生,而且刷牙并不能清除牙齦上的牙石,所以刷牙不能代替洗牙。
洗牙等于牙齒變白?
健康的牙齒應該是略帶黃色的,而不是像廣告中那種純白色。洗牙可以去掉日常生活中牙齒表面幾類的色素,但并不能將牙齒變白。如果想要改變牙齒的外觀,需要采取冷光美白、美學修復等其他技術。
洗牙會損害牙齒?
正常的牙齒表面有硬度很高的牙釉質,如果采用正確的洗牙方式,可以忽略洗牙對牙齒造成的影響。洗牙過程中有拋光的步驟,所用的橡皮輪材質較為柔軟,不會對牙齒造成磨損。
洗牙導致牙縫變大?
牙石堆積、牙齦炎癥等會導致牙齦局部腫脹,填塞牙縫。洗牙后牙石被清除,牙齦逐漸消腫,相對的牙縫就會變得明顯,這并不是洗牙導致牙縫變大,而是牙齒的真實狀態。如果怕牙縫看起來變大拒絕洗牙,時間久了會對牙齦造成傷害,帶來嚴重后果。
洗牙導致牙齒敏感?
洗牙去除牙石后,牙齒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一樣的感覺。對于健康的牙齒,敏感癥狀通常在洗牙后一兩周內就會消失。為了避免酸痛感,可以采取分次洗牙、定期洗牙、進行脫敏治療等方式。
注意事項
洗牙時注意選擇正規的專業醫院,聽從口腔醫生的專業建議。洗牙后兩周內,盡量不實用過冷、過熱、過酸、過甜等刺激性食物。
                                前進區老科協港務社區分會供稿
                                        2017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