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南縣駝腰子鎮老科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
在駝腰子鎮金缸村,村民王青巨的1000平方米葡萄大棚里,一串串飽滿的葡萄掛滿枝頭,正孕育著豐收的希望。這片由閑置菜園變身的“致富棚”,不僅是王青巨從普通農戶成長為“葡萄掌柜”的見證,更是我鎮老科協堅持“送科技下鄉、助農興產”的生動成果。
“一開始對著閑置地犯愁,是老科協的會員們帶著技術上門,才讓我敢邁出這一步。”王青巨常說。從大棚搭建時的采光角度、通風設計,到葡萄品種的篩選引種,再到日常的修枝、疏果、病蟲害防治,我鎮老科協的科技志愿者們始終“沉”在田間地頭:春播時手把手教扦插育苗,掛果期蹲點指導水肥管理,就連市場行情分析也主動納入服務范疇。正是這“全周期、零距離”的技術服務,讓原本“門外漢”的王青巨成了村里的種植能手——如今他的葡萄年產穩定在3500斤,按市場價算年增收3.5萬元,實實在在的收益讓村民們看在眼里、動在心里。
送科技下鄉,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王青巨的葡萄棚成了老科協的“田間課堂”,每到傍晚,總有村民來請教技術,而王青巨在老科協的鼓勵下,把學到的本事毫無保留地分享出去:“老科協的會員教我時就說,技術傳開了,大家才能一起富。”如今,在老科協的組織下,以王青巨為骨干的“葡萄種植技術小分隊”已帶動周邊5戶村民試種,老科協的科技志愿者們則同步跟進,為每戶定制種植方案,讓“單打獨斗”變成“抱團發展”。
從盤活一塊閑置地,到興起一片特色產業,我鎮老科協始終把“科技惠民”作為送科技下鄉的出發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聚焦鄉村產業需求,把“課堂”設在田間、把“技術”送到手里,通過常態化培訓、點對點指導,讓更多農戶懂技術、會經營,讓科技的“種子”在鄉村沃土上生根發芽,以技術賦能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樺南縣駝腰子鎮老科協 王景云
202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