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鄉老科協深入民主村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 護航水稻豐產豐收
眼下正值水稻分蘗拔節、病蟲害防治的關鍵管護期,持續的高溫高濕天氣導致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呈高發態勢,部分地塊還出現了水肥管理不當引發的生長不均問題。面對復雜的田間狀況,不少稻農陷入技術困境。得知這一情況后,梨樹鄉老科協組織老科技工作者同時邀請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組成的科技志愿服務團隊深入民主村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
樺南縣梨樹鄉民主村一直以來有“水稻之村”的美譽,全村水稻種植面積超9000畝,憑借黑土地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和科學的種植傳統,產出的稻米顆粒飽滿、口感醇香,是當地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
科技志愿服務團隊深入民主村,為農戶送上“科技助農大禮包”。此次“科技助農大禮包”分為兩個環節。首先民主村委會召開了關于水稻管護期科普知識講座活動。在科普知識講座活動上,老專家們圍繞水稻病蟲害防治與分蘗期管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水稻常見病蟲害的發病特征講起,如稻瘟病的“急性型病斑”、紋枯病的“云紋狀病斑”等,結合圖片、視頻詳細剖析發病規律;關于稻瘟病急性型病斑和紋枯病云紋狀病斑進行了細化講解:一、稻瘟病急性型病斑。1. 典型特征:一是形狀與顏色,病斑呈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5-10毫米,初期為暗綠色,后迅速擴展為水漬狀,顏色加深至青灰色或墨綠色,邊緣常有淡黃色暈圈。二是質地與分布:病斑表面密生灰綠色霉層(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孢子),濕度大時尤為明顯,常多個病斑連片,導致葉片迅速枯萎。三是發生環境:多在高溫高濕(25-28℃,濕度90%以上)、氮肥過量或水稻徒長時爆發,如連續陰雨、田間積水等條件易誘發。
2. 與慢性型病斑的區別。急性型病斑是稻瘟病爆發的“預警信號”,若不及時防治,會迅速轉為慢性型(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有壞死線),危害程度顯著增加。二、紋枯病云紋狀病斑。1. 典型特征:一是形狀與顏色,病斑初期為水漬狀小斑點,后逐漸擴展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多個病斑相連后形成類似“云紋”的輪狀斑紋,故名“云紋狀病斑”。二是危害部位與發展:主要危害水稻葉鞘和葉片,初期從基部葉鞘開始,向上蔓延至葉片和穗部。病斑表面后期會形成白色菌絲體,逐漸凝聚成褐色菌核(似油菜籽大小,易脫落入土)。三是發生環境:高溫高濕(28-32℃,濕度90%以上)、田間郁閉(種植過密)、氮肥過多時發病重,尤其在水稻拔節至孕穗期蔓延最快。2. 對水稻的影響,病斑擴展會導致葉鞘腐爛、葉片枯死,影響水稻光合作用和養分輸送,嚴重時可造成整株倒伏、結實率下降,減產可達30%以上。簡易識別口訣“ 稻瘟病急性斑:綠斑水漬霉層密,高溫高濕快蔓延”;“紋枯病云紋斑:云紋輪狀褐邊緣,基部葉鞘先遭殃”。針對水稻分蘗期,系統講解了光照、溫度、水分對分蘗的影響,以及如何通過科學施肥促進有效分蘗。
講座活動結束后,老科技工作者們走進水田,俯身查看水稻生長狀況,現場指導農戶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精準施肥,強調氮肥、磷肥、鉀肥的合理配比。針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蟲害,手把手教農戶識別幼蟲形態,傳授生物防治與化學藥劑防治結合的方法,推薦高效低毒農藥并詳細說明使用濃度與安全間隔期。面對農戶提出的“如何判斷水稻是否缺肥”“陰雨天氣怎樣施藥效果好”等問題,老專家們耐心細致解答,以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為水稻豐產豐收筑牢根基。
經過此次專業講座與一對一指導,稻農們的田間管理能力顯著提升。農戶們紛紛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田間實踐,水稻田間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病蟲害發生率較往年同期下降了20%以上,秧苗長勢也更為茁壯。老專家們深入田間“手把手”指導的方式,更是讓農戶們吃下“定心丸”,他們不僅掌握了關鍵管護技術,還對水稻豐產充滿信心。李大哥興奮地展示自家的試驗田:"以前只知道多施肥,現在學會看苗情精準調控,不僅成本降了,稻穗也能比往年飽滿!過去遇到問題干著急,現在有老專家隨時上門指導,心里踏實多了!”種糧大戶李大哥的話道出了全鄉農戶的心聲。王大姐則分享道:“專家教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太實用了,今年稻田幾乎沒打農藥,稻米品質好,還能賣出了有機認證的高價呢。”看著鄉親們滿臉的笑容與田間生機勃勃的稻苗,梨樹鄉老科協的工作人員表示,將繼續發揮智力優勢,為農業生產提供全周期服務,讓“銀發力量”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 。
樺南縣梨樹鄉老科協 王鳳英
2025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