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川縣老科協創業鄉分會 劉殿中
初春,樺川縣豐年村世平水稻專業合作社里,創業鄉分會組織農民圍繞“讓黑土地‘綠’起來”進行座談,農民們打開話匣子,嘮得十分起勁。
去年遭受臺風雨水多,多虧咱這地方渠通溝暢,產量沒咋受影響,粗算下來能有200多萬元純利潤。”理事長老科協示范基地負責人李世平算起賬來。
“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升,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李世平拿起報紙,給大家念了一段,“中央一號文件上的這些話,是咱的新目標?!?/span>
從低產易災到水旱從人、高產穩產,截至2020年,黑龍江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8000萬畝。2020年,全省糧食總產量1508.2億斤,實現“十七連豐”。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好‘藏糧于地’是前提。我看得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提升地力,二是綠色有機?!痹趫龅臉宕h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縣老科協常務事理楊忠生說。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希望國家繼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讓黑土地更肥沃。種田能手王大山說:“這兩年明顯感覺到變化。以往插完秧下地揚肥,踩下去硬邦邦打滑,現在土能沒腳脖子,這是耕層厚了?!?/span>
這兩年,合作社的4500畝地被納入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秸稈粉碎還田,輔以深松整地和增施有機肥,耕地質量提升了0.5個等級。
“現如今,咱黑土地正在‘綠’起來?!崩钍榔秸f,“過去產量要靠化肥追,現在4500畝稻田都有綠色認證,全部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照方抓‘藥’,畝均化肥施用量從85斤降到了53斤?!?/span>
化肥在降,農藥也在減。踱步室外,李世平抬手一指:“田里一個個‘小燈籠’是防蟲燈,再配合上稻田養鴨,就不用噴施滅蟲藥。有了‘綠色’招牌,合作社種出的優質大米每斤賣到了15.8元?!?/span>
自2015年以來,黑龍江開展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三減”行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超過8500萬畝。
種地的實惠看得見,李世平還有新期待。“現在還有不少農戶畏風險、怕投入,種地老套路,影響增收致富。現在國家加大典型示范和政策扶持力度,定會讓更多群眾通過種地更加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