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君 康少家
隨著農村土地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土地集約化經營,實施大型機械集中連片作業,由一家一戶的粗放式分散型生產方式,過渡到土地集約化連片式經營已經成為農業種植發展的必然趨勢。為全面掌握富錦市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情況,進一步提升糧食產能,為現代農業發展助力,富錦市老科協會組成調研組,對全市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
一、富錦市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的現狀
(一)富錦市概況。富錦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全境東西180公里,南北92公里,總面積8224平方公里,總人口41.4萬,轄11個鎮、267個行政村,行政區域內有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所屬的七星、大興、創業3個農場。區域耕地總面積920萬畝,占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200、全省耕地面積的1/20;農民人均耕地面積22畝,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富錦是非轉基因優質玉米、水稻和大豆主產區,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超400萬畝,全國第一。擁有富錦大米、富錦大豆2個國家地理標志。糧食倉儲能力全國第一,達到2406萬噸,可供全國人民食用一個半月。2023年糧食產量達到65.17億斤,連續8年居全省第一,是全國第一產糧大縣。富錦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城市,黑龍江省區域副中心城市,被譽為“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享有“黑土綠谷、中國糧都”之美譽。
(二)富錦市土地集約化經營現狀。富錦市市屬耕地(不含建三江管理局所屬的七星、大興、創業3個農場)面積570萬畝,其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426.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4%,涉及經營單位2.02萬個;土地流轉面積26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45.6%;農業生產托管面積161萬畝,服務農戶5504戶。通過出租、轉包等流轉形式以及開展托管服務,土地規?;洜I取向越來越明顯,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不僅能夠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而且也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二、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取得的成效
(一)創新方式方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通過土地集約化、規?;洜I,農民自愿地將土地及時轉讓出去,使有技術優勢、資金實力、經營能力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及時獲得相應的土地,解決“多種不能、少種不行”的矛盾,實現了適度規?;洜I和大機械作業,解決了耕地粗放經營的問題,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種植效益,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對糧食產量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促進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富錦市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積極推動農業生產托管農業社會化服務,改變了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提高了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助推了一大批新型農民以規?;洜I參與市場競爭,提高了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程度。今年富錦市因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服務實現勞務總收入3億元,勞務人均收入達1.9萬元,有力的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農民除土地流轉和托管收入外仍享受各種補貼政策,加之從事其他行業或務工收入,經濟收入有了明顯增加。
(三)助力農業機械化發展,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通過調研向陽川鎮的連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情況來看,由于推行整村土地托管在農業生產耕、種、防、收各環節上全面全程實現了機械化,不但提升了農業機械化率,還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從農業機械化水平來看,2010年前,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75萬千瓦,目前,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已達到162.77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到99.31%。
(四)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土地流轉、托管助推了一大批新型農民以規模化經營參與市場競爭;助推了各類農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參與集約化經營,提高了農業的產業化、社會化經營程度。如北大荒集團農服公司與托管組織合作托管土地30萬畝,把北大荒集體的資金、技術、人才、裝備和投入品等引入我市,助推農業生產集約化經營高質量發展。
三、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洜I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思想制約。部分農民受傳統思想、文化程度的影響,對土地規模經營的認識存在偏差,仍存在傳統的“小富即安”的心理,不愿承擔土地流轉或托管的收益風險。還有一些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而文化程度越低的農民其轉移非農的能力和意愿越弱。從調研結果來看,形成經營規模的農戶,基本都是年輕、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農戶。
(二)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我國《土地承包法》規定,耕地承包權30年不變,雖然保護了農民的根本利益,但同時將土地承包權固化,使得土地經營權相對分散。目前,我市人均承包地15畝(不含建三江不含建三江管理局所屬的七星、大興、創業3個農場),在這種背景下,要開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涉及農戶少則數十戶,多則上百、上千戶,一家一戶做工作難度大,尤其是有個別農戶在自家地里出現的“半截插花壟”就更不愿流轉和托管,造成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難。
(三)服務體系發展滯后。無論是不愿承擔土地流轉或托管后的收益風險的小農戶,還是集約化、規?;洜I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或是農業企業,在生產中都會遇到資金短缺、農業機械力量不足、技術指導不到位、市場信息分析能力差等困難。因此,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是土地集約化、規?;洜I發展的加速器。
(四)股份制合作社作用發揮不明顯。富錦市共有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410個,大多數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為民服務能力還不夠強,參與農業托管僅有25個。在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過程中,面對村民的土地流轉或生產托管合同的簽訂、發生矛盾、糾紛等問題時,在為村民服務和保護村民根本利益過程中,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作用不強,影響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健康快速發展。
四、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洜I的建議
(一)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識。要堅持“基在農業、惠在農村、利在農民”原則宣傳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和發展模式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加強對土地流轉、托管、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必要性的宣傳,大力宣傳有關農村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和通過流轉、托管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讓基層干部和農民了解政策,提高認識,消除誤解,放心土地流轉、托管;要加大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解決農村土地流轉后農民從事其他產業的技術問題,消除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
(二)充分用好用足政策,促進國省政策落實落地。一是落實土地托管激勵機制,制定獎勵政策。按托管經營土地規模的大小,以“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補貼。二是在現代農業發展支持政策、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貼等給予傾斜。三是建立土地托管扶持資金。對于集中農戶土地進行規?;?、集約化種植,并能切實帶動小農戶增加收益的托管服務組織從扶持資金和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傾斜。
(三)規范土地流轉,加強土地經營管理。市、鎮政府要成立專門的土地流轉、托管服務職能部門,加強服務和規范管理。一是便于土地流轉信息的公開化,土地轉出方與轉入方信息對稱。二是能協調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三是通過實行登記備案,落實流轉土地的規范化建設,使土地流入方和流出方在各種扶持政策上都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做到公開、公正、透明。四是可以審查資質,對土地流入方的審查,應包括法人資格、資金實力和履約能力;經營項目是否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政策;是否改變土地用途;產業發展規劃以及項目預期效益、經營風險等多個方面進行監管。
(四)創新發展觀念,推動土地依規有序流轉。要加強土地流轉工作的引導,把土地流轉與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項目、資金、激勵機制方面的支持與整合,積極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工作,促進土地集約化、規?;洜I,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業增產、農村增效、農民增收。
(作者系富錦市老科協副會長 政工師和老科協副秘書長 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