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佰福
一、方案概述
針對我省玉米種植密度低、春季低溫干旱、后期早霜倒伏等生產問題,重點聚焦“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措施的關鍵環節,強化要素集成,多措并舉,合力推進,深挖玉米單產提升潛力。以選種耐密品種、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大幅提高肥水利用效率為基礎,以推廣高性能播種機提高播種質量為保障,因地制宜推廣三秋整地、測土配方施肥、種子抗逆包衣、災害精準防控、水肥一體化密植精準調控、適期晚機收等關鍵技術,集成組裝適于我省不同生態區的玉米高產栽培綜合技術,推進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和均衡增產,提升玉米產能,有效發揮我省“黃金玉米帶”自然資源優勢,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二、主要目標
立足我省玉米主產區,在不同生態區應用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綜合集成技術,使玉米畝種植密度在當前基礎上穩步提高500株左右,肥水條件好的地區提高1000株左右,實現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
三、技術要點
(一)精細整地,分類實施
在土壤水分適宜的條件下,推薦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壟的“三秋整地技術”,若遇澇年或低濕地可等待墑情適宜晚整地,堅決杜絕濕整濕耕現象,盡量避免春季整地,整地后土壤應達到深、暄、碎、平、齊的播種狀態。對有深松基礎地塊進行耙茬或旋耕,耙深18~20cm,旋耕深度14~16cm;對沒有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深松耙茬或深松旋耕,深松深度達35cm以上。松耙結合,聯合整地一遍,重耙兩遍后,及時起壟并鎮壓,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墑能力。深松要打破犁底層,不打亂耕作層,不起明條,不出大塊,地表平整,10米內高低差不超過5cm,深度一致,正負差不超過2cm;耙地要達到地表平碎,每平方米直徑大于3cm的土塊不超過5個。秋起壟的標準達到:壟體高度不低于22cm,壟體寬度不少于60cm(130cm大壟的壟體寬度不少于90cm),百米彎曲度不超±10cm,并達到結合塹嚴密,誤差不超±2cm。
(二)按需施肥灌溉,精準調控
根據土壤肥力進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做到增施有機肥、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采用基肥、種肥、追肥、葉面施肥等方法相結合科學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玉米施肥過程中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公頃施N、P、K純量控制在225~375 kg,種肥距種子5cm、深8~10cm,防止燒種、燒苗。磷鉀肥結合整地做底肥或種肥施入,氮肥30%~40%做底肥或種肥,60%~70%做追肥施入,也可使用等量長效緩釋復合肥,其中3/4做底肥,1/4做種肥。后期也可追施葉面肥2~3次,可采用氨基酸、水溶性有機肥、有機硼肥等,補充營養促進籽粒灌漿,保葉防早衰,提高品質和產量。
實施水肥一體化的地塊,可根據不同密度群體按需分次供給水肥,拔節至吐絲階段灌溉施肥2~4次,總灌溉量60~90m3/畝;共追施純氮 (N)8~10公斤/畝,磷(P2O5)3~4公斤/畝,鉀(K2O)4~5 公斤/畝。吐絲至灌漿成熟階段溉施肥2~4次,總灌溉量80~100m3/畝;隨水合計滴施純氮(N)6~8公斤/畝,鉀(K2O)1~2公斤/畝。
(三)精選良種,精準防控苗期病蟲害
針對各地不同類型的氣候特點、土壤情況、栽培管理水平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推廣的單產潛力大、耐密植抗逆強、穩產宜機收的品種,種子純度≥98%,凈度≥99%,發芽率≥93%。播前做好種子發芽試驗,選用發芽勢和發芽率均高的種子播種,對發芽率和發芽勢低的種子應及時調劑更換品種。播前還應根據當地近年玉米苗期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科學選擇優質高效種衣劑或藥劑,進行種子包衣或拌種,確保有效預防苗期病蟲害嚴重發生。
(四)精量播種,構建高質量群體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墑情適時播種,選用高性能播種機,實行精量播種,一次完成播種、施肥、鎮壓作業,保證株距一致、行距一致、播深一致、施肥深度一致。易春旱區可推行坐濾水種的播種方式,提高保苗率。實施水肥一體化地塊,可選用大壟密植淺埋滴灌專用精量播種機一次性完成播種、施肥、鋪設滴灌帶、鎮壓等作業,播種后,及時將地頭滴灌帶淺埋入土,盡快鋪設滴灌支管、副管,連接毛管。支管布局按照地面坡降大小和水源水量壓力來計算,出苗前由專業人員負責開機試水、試壓,檢查滴灌管網是否能正常運行,管帶接頭是否漏水,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播后48小時內及時滴水。根據品種特性、土壤條件、天氣、常年倒伏發生情況等綜合因素考慮種植密度。種植密度在當前基礎上每畝提高500株、肥水條件好的地區可提高1000株。水肥一體化密植精準調控種植方式密度要求5500~6500株/畝,行距建議采用40cm+80cm寬窄行,滴灌帶鋪設在40cm的窄行中間,淺埋4~5cm深,進而構建高質量群體。
(五)精細管理、科學除草
第一遍中耕在玉米顯行時進行,主要以深松為主,深松放寒深度達到28cm以上,標準以深松后不起粘條為準,深松必須要合理搭配前淺后深兩個深松鉤或三桿齒深松,前鉤深度18~20cm,后鉤深度28cm,在玉米拔節前結束最后一遍中耕,盡可能多培土。機械中耕作業,防止偏墑、壓苗、埋苗、豁苗現象。應結合本地區氣候、土壤特點、作物布局、耕作條件、田間雜草種群及雜草抗性程度等,充分利用農藝控草措施和機械除草措施,因地制宜制定安全有效的化學除草方案。土壤墑情好,應堅持以土壤封閉化學除草為主,莖葉處理為輔的除草原則,提倡雜草早期治理,在雜草萌發期或低葉齡期予以有效防控。
(六)一噴多防、一噴多促
綜合田間玉米長勢和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配施葉面肥、生長調節劑、抗病防蟲藥劑等,增強群體抗逆應災能力。在玉米6~8片葉展開期,可選擇矮壯素、乙烯利、胺鮮酯、胺鮮酯·乙烯利、胺鮮酯·甲哌鎓等化控劑控制底部節間的伸長矮化植株,降低穗位,增強玉米莖稈的強度和韌性,有效防止玉米倒伏。玉米螟、粘蟲、玉米蚜蟲、紅蜘蛛等蟲害及玉米大斑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莖腐病等病害的防治,可根據田間病蟲害發生種類及發生情況,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或籽粒形成初期,結合葉面肥噴施,噴灑氯蟲苯甲酰胺、噻蟲嗪或啶蟲脒、噠螨靈或阿維菌素、苯醚甲環唑,視病情發展情況,隔7~10天再噴一次藥。花粒期噴施蕓苔素內酯、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或抗逆調節劑,提高粒重。利用高架機或者無人機,一般選擇無風天、上午9點至下午6點無露水時噴施,達到一噴多防、一噴多促的效果。
(七)適時收獲,高質減損
玉米完熟后適期進行機械收獲,在可能情況下盡量適時晚收降低收獲期含水量,提高玉米商品質量。加強農機手培訓,提高機手精細操作技能。利用玉米聯合收獲機進行收獲。當籽粒含水率≥28%時,采用玉米果穗聯合收獲機收獲;當籽粒含水率<28%時,可采用玉米籽粒聯合收獲機收獲。
四、注意事項
1.水肥一體化實施區域,要求水源條件好,保證及時滴水。追施肥料應使用滴灌專用肥,滴施肥料結束后繼續滴清水,將滴灌管道中的肥液沖凈。滴灌期間加強巡田檢查,避免田間管道漏水,造成施肥灌水不勻。
2.按照玉米需水規律,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確保玉米在生育期無水分脅迫,重點保障大喇叭口期、開花吐絲期、籽粒建成期及乳熟期玉米對水分的需求。
3.化控調節需注意把握化控時間,劑量使用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配制藥液,藥劑充分混勻,噴施當天若溫度較高且空氣濕度較低,建議最好在下午3點以后進行噴施,利用夜間空氣濕度相對偏大有利于促進玉米葉片吸收。
(作者系市老科協常務理事,研究員,農業推廣碩士。主要從事玉米育種和栽培技術推廣工作,玉米育種課題主持人,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玉米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