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潛葉蠅為我省常發性害蟲,主要為害本田秧苗,以幼蟲鉆入水稻葉片組織內潛食葉肉,表皮殘留部分形成不規則白斑,后逐漸變黃、枯死,影響稻苗生長。各地要做好田間蟲情調查監測,尤其對未采取苗床“帶藥下田”預防措施,水層深、落卵量較高的重點地塊,要提早做好防治準備,準確掌握田間蟲情發生動態,當水稻被害株率超過5%時,及時采取措施,科學合理用藥,有效控制水稻潛葉蠅為害。
防治建議:
1.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田邊、溝邊的禾本科雜草,減少蟲源。水稻移栽后,宜淺水灌溉,水層過深地塊應及時排水,避免深水漂苗、淹苗,以減少潛葉蠅落卵量,發生嚴重地塊,有條件的可排水曬田。
2.藥劑防治。一是本田防治成蟲。可在潛葉蠅發生始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池梗上每隔30米左右設置一個誘蠅盤,內置糖醋酒混合液誘殺成蟲。二是本田防治幼蟲。可在水稻被害株率超過5%時,選用短穩桿菌、呋蟲胺、噻蟲嗪、吡蟲啉、吡丙醚(可殺卵)等藥劑噴霧防治,或使用噻蟲胺(緩釋劑型),可兼防負泥蟲和稻水象甲。
同江市老科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