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樹新
一、農田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截止2021年末,湯原全縣水田有效灌溉面積75 713.33公頃(不含新華農場),新增水田灌溉面積1113.33公頃,水田灌溉面積達到70 666.67公頃(包括梧桐河農場15 680公頃,湯原農場506.67公頃,新華農場7 606.67公頃),其中:萬畝以上灌區灌溉面積30 526.67公頃,五小工程灌溉面積40 193.33公頃;新增水田節水控制灌溉面積4 693.33公頃,水田節水控制灌溉面積達到28 566.67公頃;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15 210公頃(五小工程井灌面積),其中水田1 073公頃,旱田4 480公頃。
北部灌區工作站、引湯灌區工作站、湯旺河灌區工作站負責湯原縣十個鄉鎮的農田灌溉,其中北部灌區工作站負責鶴立鎮、振興鄉、吉祥鄉、永發鄉;引湯灌區工作站負責湯原鎮、勝利鄉、太平川鄉;湯旺河灌區工作站負責香蘭鎮、竹簾鎮、湯旺鄉。灌區工作站主要職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方針和政策;負責所轄區域的農田水利建設規劃、水利技術指導等行政輔助工作;負責灌區規劃設計、綜合協調、用水調度、供水水費收繳等工作;負責轄區內水利工程管理、灌溉管理、防洪除澇、抗旱、水土保持等工作;負責研究推廣水稻節水灌溉技術;為全縣農業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二、農田水利建設情況
(一)近年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近年來,北部灌區農村水利渠網、引湯灌區農村水利渠網、湯旺河灌區農村水利渠網已基本建成。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先后實施了振興渠首泵站改造和灌區骨干工程續建配套、法斯河、阿凌達河中小河流治理、阿凌達河渠首攔河閘、湯旺河灌區渠首改造和續建配套、總干渠治理、灌區試驗站升級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增強了灌區水利發展后勁;完成了引湯總干渠36.8公里、干渠42.963公里、支渠156.04公里,排水干支溝44.26公里和截流溝14.82公里;渠道防滲工程共65.467公里,配套建筑物197座,管理站房2020平方米;灌區實際灌溉面積10300公頃。
(二)節水灌溉工程初具規模
為切實提高灌區農戶節水意識,有效減少粗放用水對水資源的浪費,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十三五”期間,按照上級安排部署,灌區大力發展節水灌溉,目前灌區10個鄉鎮節水灌溉面積達到62.026萬畝,其中:渠道防滲灌溉面積5.626萬畝,控制灌溉面積達到7.33萬畝。通過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灌區畝均節水350立方米。
(三)集中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先后實施了集中供水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通過建設集中供水工程,實行官網輸送,減少了水在運送過程中的污染,保證了水質,切實提高了農村飲水安全。
三、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困難
(一)老化失修,急需改造
灌區骨干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綜合利用率偏低,應對干旱能力不足,閘門、管道等漏水,部分渠道滑坡造成阻水、跑水,使水量難以調控,危及灌溉用水安全。就目前來看,水庫蓄水能力亟待提高,尤其是承擔永發鄉灌溉任務的法斯河水庫,庫區淤積嚴重,蓄水能力日益萎縮,影響下游灌溉用水安全。
(二)投入不足,重建輕管
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中“重建設、輕管護”的現象比較普遍。部分灌區田間工程項目竣工移交后設備和設施損毀,工程維護投入不足,得不到及時有效的修復,農民群眾對水利建設的投資投勞積極性不高,愛渠護渠意識也隨之減弱,完全依賴政府建、管、修,群眾主體意識缺失,末級渠系損毀現象較為嚴重。
(三)資源短缺,急需保護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日益凸顯,主要表現部分水庫蓄水能力不足,地表水資源緊張,城市及工業、農業用水量持續增加,供需矛盾加劇。同時,農民取地下水灌溉無需繳納水資源費,不愛惜和過度抽取從而加劇水資源短缺的矛盾。
(四)技術薄弱,人才斷檔
灌區現有職工70人,專業技術人員29人,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有14人即將退休,職工年齡普遍偏大,專業化程度不高,專業技術人員已是青黃不接,出現斷層。如不引進年輕力量,將嚴重影響灌區事業的發展和正常運轉。
四、 建議與對策
水是生命之源,農村水利基本建設事關群眾生命安全、糧食安全、農業農村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推進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保障,為此,對進一步加強農村水利基本建設,建議如下:一是搶抓機遇,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尤其是末級渠系工程建設,打通田間渠道最后一公里,切實提高群眾灌溉用水滿意度,各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相互配合,真正做到建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二是加強資源保護,促進水價改革。要加強水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的依法用水和水危機意識,形成人人節約用水的良好氛圍,同時合理調整水價,現行水價不是成本水價,通過調價可切實減輕灌區日常維護成本負擔。三是重視人才培養,加強隊伍建設。水利工作專業性較強,要進一步加強水利專業技術隊伍建設,要有計劃、持續性的招錄、招聘專業技術人員,保障人才不斷檔,為我縣水利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湯原縣老科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