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詩?
詩,又稱詩歌,是文學的基本樣式之一。它是文學中和散文、小說、戲劇相并列的一種重要體裁。《辭海》對"詩歌"的解釋是:"文學的一大樣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和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并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種文學體裁中出現最早。中國古代,將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叫做歌,現在一般統稱為詩歌。"
蘇聯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說:"詩是最高的藝術體裁。"(《詩歌的分類和分科》),我國著名詩人艾青稱詩為"文學的文學","是文學的頂峰,是文學的最高樣式。"(《詩與宣傳》)
詩和其他文學樣式一樣,都具客觀世界在作者頭腦里的藝術反映,都來源于客觀現實生活,社會生活永遠是詩的創作源泉。
詩又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一種積極的審美活動,是作者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創造的結晶,它反映和表現的生活,是富有詩意和哲理、充滿感情和想象的生活,是生活的心靈化或叫心靈化的生活,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真正的詩,應該是真理的聲音、歷史的回聲和時代的號角,應該是作者心靈的歌、感情的火和思想的光。
詩的基本特征:
?。?/span>1)詩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達形式,是長于言志抒情的文學。詩中的抒情主人公通常就是作者自己。古有"詩言志詞抒情"的說法。
?。?/span>2)詩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寫詩要用形象思維。詩人是最富激情和想象的,一切優秀的詩作,都是在詩人感情充沛、靈感迸發、浮想聯翩時寫就的。形象性是詩的基本要求。
?。?/span>3)詩是韻文,一般都要求按規則押韻,并講究音律的和諧和節奏的協調。音樂性正是詩的特有的性質。音樂美是構成詩美的重要內容。
?。?/span>4)詩是語言的藝術。詩的語言含蓄、精煉,具有多義性和深刻性。能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感情。"詩人是語言文字的魔術師"。詩的寫作最能體現作者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span>5)詩一般是分行排列書寫的,這也是一個明顯的特征。
二、怎樣才能做詩人?
詩人,是指具有詩的愛好與專長,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根據成就的大小,可以分為大詩人、著名詩人、詩人和詩歌愛好者。根據年齡又可分為老詩人、中青年詩人、少年詩人和小詩人(即少兒詩人)。
做一個詩人必須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span>1)詩人首先必須是一個無愧于人的人,有人品,才有詩品,才能算詩人。
詩人必須要有寬廣的襟懷和抱負。它的志向、情懷應該高遠、高尚。詩人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這就是古人所謂"養氣"、"修身"的功夫。
(2)詩人必須具備獨特的天賦和才華。有些人與生俱來就具備一些詩人的氣質和天賦,如非凡的感悟力、想象力,但更多的要后天學習和培養才能具有的能力和才華,如敏銳觀察力、表達力等。但要使自己具有詩人的能力和才華,必須對詩具有極大的興趣及持久的愛好。有詩的激情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詩人。興趣產生動力,愛好培養專長。人們喜愛的詩人,往往是愛詩愛人的人。
?。?/span>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萬人杰。"學詩寫詩,不光是就詩學詩,詩中求詩,而著眼點應放到詩以外的廣大生活和知識領域,正如陸游所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概括起來三句話:
?、?/span>"讀萬卷書。"詩人必須要有學問。一個人的學養,學問知識的功底對創作也是很重要的。這里不光是詩的學問和技巧,更包括其他藝術門類乃至哲學、美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②"行萬里路。"詩人必須要有社會實踐和生活體驗。生活是創作的源泉。詩不是憑空想象的產物,而是客觀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主觀反映和藝術體現。詩是主客觀的統一,是真情和實感的融合,光有生活經驗而沒有藝術想象的人,或光有主觀想象而沒有社會生活的人都不可能成為詩人。
③"交萬人杰。"多寫當然是很重要的,但重要的是虛心求教,廣泛交流。古人謂之曰:"交游"。就是要交接良師益友,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請人修改,切磋詩藝。而不能封閉自己,局限在個人的書齋里和詩卷中。古言"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在創作與研究的同時,積極參加詩壇社會活動,如投稿、參賽、加入詩社詩會、參加吟誦會、詩歌研討會、詩文書畫筆會等,在創作實踐和交流活動中增長才干,展示才華,脫穎而出。
樺南縣老科協常務理事/詩協副主席陳淑紅